|
未來,哪些工作將被人工智能取代本文轉自:解放日報 以下是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、機器人和未來教育項目執行主任蔣里在“一刻talks”上關于人工智能和未來教育的演講。 ■蔣里 很多人問我:人工智能機器人會不會和人競爭?未來它會不會大面積地取代人類的工作?我覺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。 computer這個英語單詞是計算機的意思,但很多人不知道,這個單詞最初的意思是“從事計算的人”,后來才逐漸演變成“電子計算機”。 有一部美國電影叫《隱藏人物》,是由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。劇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:20世紀五六十年代,女主角多蘿西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工作,她主管的部門主要負責運算的工作。有一天,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引入了一臺計算機叫IBM7090,多蘿西得知這件事情以后,感覺自己的工作有可能會被計算機替代。于是,她開始學習計算機編程,不僅自己學,還讓所有的手下一起學習。不久,領導果然找她談話,說“我們現在不需要這么多人來進行計算,我們有IBM了”。她從容地回答說:“我們不是搞計算的,我們是程序員了?!?/p> 前幾年,AlphaGo擊敗了李世石,又擊敗了柯潔?,F在,有個叫AlphaGOZero的人工智能機器人,它不需要任何人類的先驗知識,用3天時間就打敗了戰勝李世石的那個版本,用21天擊敗了戰勝柯潔的那個版本。與人工智能相比,我們人類的自信心受到了極大的沖擊,我們覺得人工智能好像要顛覆一切。 再來看看波士頓動力公司研發的Atlas人形機器人。它一開始的版本可以在坑坑洼洼的雪地上行走自如,就像一般人一樣。但一年多后,它就已經能夠做出360度后空翻的高難度動作。 那么,人工智能機器人會不會成為人類的終結者?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要先來了解兩個概念,一個是弱人工智能,一個是強人工智能。只能完成一項單一任務的智能,叫作弱人工智能。而能夠完成人類所有任務的智能,叫作強人工智能?,F在所有的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,而真正有可能成為人類終結者的,一定是強人工智能。 目前來看,強人工智能離我們還非常遙遠。“深度學習之父”、計算機科學家杰弗里·辛頓教授說:“我們現在還沒有摸到強人工智能的門呢?!爆F在的實際情況是,我們還沒有研發出一個能夠趕上3歲小孩智能的人工智能機器人。 那么,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人類一點都不需要擔心了呢?也不是。因為弱人工智能越來越強,在未來的10年到20年,具有弱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會大面積地取代人類的工作。 牛津大學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,目前美國人的工作,有47%會在未來的10年到20年被人工智能所取代。這個數據在中國是77%,非常驚人。 哪些工作有被取代的危險呢?我在這里告訴大家一個比較簡單的判斷方法,那就是簡單重復的體力和腦力勞動都將會被取代。 接著,我們再來談談未來教育所面臨的問題。 在過去的100年間,人類的科技有了飛速的發展,而學校卻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。全世界都流行目前這套教育系統,6年小學加6年中學,然后進大學。這個模式是什么時候建立起來的呢?1892年,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了,社會上需要很多工人,需要他們具備一定的知識去操作機器,于是才建立起了這樣的教育系統。 而如今,到了知識爆炸的時代,人類積累知識的速度是空前的。舉個例子,1997年的時候,儲存數據用的是3.5英寸盤,它的容量是1.44M。而現在,一個小小的移動硬盤的容量是4T。4T是1.44M的多少倍呢?幾乎是300萬倍。所以說,以知識積累為目的的傳統教育已經過時了。 我們應該怎么辦呢?正是人工智能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。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相結合,才是人類未來的出路。因為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是有本質區別的,而且這兩種不同的智能是可以互補的。 弱人工智能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,它擅長單點突破,它可以把一個領域挖得很深。比如AlphaGo,在圍棋這個領域所向披靡。而我們人的智能有什么特點呢?我們什么事都能做,但不一定每件事都做得那么好。 此外,人工智能擅長知識積累,計算能力強,解決封閉式問題的能力很強。而我們人類的想象力、創造力、共情力以及解決開放式問題的能力,是目前人工智能的短板。所以,我們需要把這兩者結合起來。 就未來的教育而言,我們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?應該培養孩子的想象力、創造力、共情力和解決開放式問題的能力,這才是我們人類與人工智能所不同的最大優勢。 打賞 |
周一至周五 AM9:00 - PM18:00
站務與合作:info@deppre.com
廣告與積分:2528074116@qq.com
掃碼關注或加入QQ群(577347244)